胸怀“国之大者”,共创商科高地。2023年12月2日,由央广网主办,中国MBA教育网承办的“管理的力量暨2023央广网MBA教育年度大会”于北京成功举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受邀参加此次大会,副院长肖延高教授参与商学院院长年度对话《管理的力量》。
在商学院院长年度对话中,我院副院长肖延高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冯耕中,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王兆华,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魏航,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林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吴海涛一起围绕“管理的力量”主题,就“数字驱动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新时代下商科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化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变革进行多维解读。
以下就肖延高教授在商学院院长年度对话中的发言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分享:
议题一:如何理解大会主题“管理的力量”的命题?
肖延高:“管理的力量”,这是一个哲学话题,触及到的是“管理的本质”和“管理的价值”。工业经济时代,有三股管理力量,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一是公司治理,公司的制度和治理的力量,见于2010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联合摄制,任学安先生执导的十集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二是质量管理,请记住两个人,一是美国统计学家、被后世誉为“质量管理之父”的纽约大学爱德华兹.戴明教授,二是鱼骨图的提出者、被日本誉为全面质量管理之父的石川馨先生。质量管理的力量,见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制片人美森(Clare Crawford-Mason)女士制作的纪录片《日本行,为什么我们不行?》。三是创新管理,工业文明的发展,在原来农业文明基础上引入了两个关键变量或生产要素,即资本和技术,前者催生了公司治理和股权这一民事权利,后者催生了创新管理和知识产权这一民事权利。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了数据这一生产要素或竞争资源。那么,数据管理的逻辑是什么?包括产权逻辑、商业逻辑、治理逻辑。中国管理学界和业界的机会窗已然来临,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适时抓住这一机会,积极应对诸多挑战,我们会一起见证数据管理的力量。
议题二:为促进管理创新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商学院,贵校MBA项目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重大变革和创新、或者是建设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
肖延高: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秉承三大战略,即特色化、国际化和品牌化。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8-2010年,特色形成阶段;2011-2022年,数量增长阶段;2023年起,进入品牌驱动阶段。在品牌驱动阶段,学院MBA教育的中心任务是推动MBA高质量发展,在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MBA学位论文系统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不仅推出科创MBA,通过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计算研究院合作,培养数智时代的行业拔尖人才。而且,正在系统性开展MBA课程的数智化转型。
议题三: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全球市场对商科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商学院如何结合当下形势变化赋能商界人才?
肖延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特别是我国MBA教育面临需求下行和数智革命的双重压力。从需求侧来看,MBA教育需求下行。全球来看,近十年来MBA申请人数逐年递减,有效劳动力学历结构的变化,叠加三年疫情和经济下行,我国MBA申请人数正呈现递减趋势。从供给侧来看,数智技术发展正在引起MBA教育一场新的革命,MBA教育正面临破坏式创新,腾讯、百度、科大讯飞、抖音等数智新势力动作频频,意在搅局。正如前不久清华大学杨斌副校长在“新人工智能时代的MBA教育”论坛上所言,MBA教育包括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都面临重构。
议题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管理,商学院如何将中国的管理实践有机地融入到科研与教学中,建立影响世界的中国企业行业研究体系?并进一步推动中国管理经验走向世界?
肖延高:根植中国情境,融贯全球视野,用通用的语言和逻辑,把我们的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摆进欧美商学院的论文里和课堂上。有没有可能,完全有可能。让我们直面挑战,拥抱变化,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推动中国MBA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