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MBA 慈善行】关爱黑熊,拒绝伤害

作者:MBA 日期:2014-11-17 浏览:

人应当像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敬畏所有拥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只有当一个人把植物、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们的同胞的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生态伦理学创始人:施韦兹

最近有一部热门电影叫《星际穿越》,电影中地球的环境已经严重恶化,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尝试移民至其它星球,这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动物是我们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邻居与朋友,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对动物的保护。

2014年11月14日,电子科技大学2014级MBA班的黑熊关爱小组携手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一行共二十余人,来到了位于新都的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该中心是中国亚洲动物基金会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省林业厅的合作项目,创建于2002年,位于成都以北26公里,占地200余亩,有约130名员工,主要是外国籍专家及国内外志愿者,是亚洲最大的黑熊救护中心。

亚洲黑熊,在国际上属于一类濒危动物,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参观,熟悉黑熊的生活习性,切实了解活熊取胆这一残忍的获利方式,让更多人抵制熊胆制品,宣传替代产品,更好的保护动物,实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仔细聆听工作人员的介绍,并对救护中心的黑熊及其生活环境进行了拍摄,以便用于后期的宣传。我们发现,由于之前长期的铁笼关押和取胆,黑熊们已经失去了我们想象中的野性和力量,它们大多都安安静静的躺在草地上休息,只有少数还在游走玩耍。看着这些安静的庞然大物,队员们都并不觉得恐惧,更多是对黑熊的一份怜悯。

从工作人员那里,我们听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谢罗便臣女士是一位英国人,1993年,她听说在我国南部边境某地有一种行业叫“活熊取胆”。于是,她随一个旅游团到了那里。在那里所看到的一切令她惊骇不已。

黑熊被抽取胆汁的过程极其残忍——养熊场工作人员先引诱黑熊吃食,然后把导管插进引流瘘管中,工作人员手持铁棍威吓黑熊。无法动弹的黑熊哀号着,张大嘴巴,胆区剧烈的疼痛令它们浑身颤抖不止,每次抽取黑熊胆汁要持续2个小时。

谢罗便臣后来才得知,这些熊已在铁笼中生活了13年。“当这些可怜的熊转过身来时,露出了腹部感染裂开的伤口,上面插着锈迹斑斑的金属导管,就如同中世纪酷刑的受害者。突然,我感到肩上被轻轻地拍了一下,我转过身,发现一头母熊正从笼中努力伸出前掌。我不假思索地握住了它的手……”

其实当时的这个举动在谢罗便臣之后想起来是后怕的。“那只熊完全可以把我的手臂撕扯下来,但它并没有那么做,只是有节奏地捏了捏我的手指,那是一个我终身难忘的时刻,就在四目相对的刹那,我对自己说,‘要救它们’。”

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今天的黑熊救护中心。

在接下来的参观中,队员们实地了解了黑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特性,并通过资料展示栏了解了活熊取胆这一残酷的行为,并知道了熊胆入药其实可以有很多西药或是草药的替代品。队员们都希望回去以后通过自己的宣传,对熊胆制品进行抵制。

在一座黑熊雕塑面前,队员们停住了脚步。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它叫安德鲁,这是救护中心救助的第一头黑熊。在日复一日被取胆的过程中,安德鲁的身体各个器官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它死去之前,它每天都要忍受取胆时的疼痛以及伤口发炎带来的的不适。只是,熊不会说话,所以无从表达,或者它曾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过,可是无人理解,也无人理会......

最后,队员们对黑熊救护中心进行了慈善捐款,并注册了黑熊救助志愿者的资料,希望通过自己出的一份力参与到黑熊救护的行动中来。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的参观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几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分享到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中去,不断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黑熊,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呼吁停止对熊胆制品的购买使用,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供稿:2014MBA关爱黑熊小组黄杰

编辑:MBA教育中心 刘丽